<noframes id="bxnvv">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服務大廳 > 關注兒童 > 家長學校 > > 文章頁

      自由與自制相平衡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成長

      文章來源:發布時間:2020-09-02 16:23:36

        究竟什么樣的教育模式最有利于孩子成長?多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有一個共同發現,即權威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成長具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和成就傾向。顯然,這是證明自由與自制相平衡的教育模式最有利于孩子成長。

        北京師范大學陳會昌教授曾經對北京200多名孩子進行近20年的跟蹤研究,每隔3、4年對這些孩子進行一次觀察,形式包括對父母發調查問卷、攝像、錄音等,最終發現了兩大心理特征,他把它稱做“兩顆種子”,這“兩顆種子”在孩子和大人身上都有體現。其中第一顆種子是做自己高興做的事的心理,這顆種子的心理特征是主動性的、內在的、自發性的。人在這顆種子的作用下,做事情是高興的、愉快的,舒適的。第二顆種子就是自我控制力,就是接受別人讓自己做事情的心理。例如,遵守交通規則、晚上按時睡覺、白天按時上課,完成老師交給的家庭作業等。

        所謂“兩顆種子”都發達的孩子,就是做事主動性和自我控制力都強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在兒童、青少年個性發展的方面,這兩個心理維度即自我控制和人的主動性構成了人的完整人格。

        毫無疑問,家庭教育是對人影響最長久最豐富最深刻的教育,家規家訓是家庭教育最具體最鮮明最本質的原則,而家風則是家庭教育效果最直接最生動最真實的體現。家庭教育的根本導向是價值觀。無論是《孔子家語》《顏氏家訓》《溫公家范》,還是《朱子家訓》和《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等等,都足以證明這一點。再如《三字經》和《弟子規》等蒙學讀物,雖然不是某一家的家規家訓,卻因為傳之廣泛,也被千家萬戶所接受,作為家規家訓的重要參照。即使到今天,中國傳統文化依然根深葉茂,其中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如“仁、義、禮、智、信”等五常,如“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甚至可以說,五常八德還是中華民族道德的基石。

        值得注意到的是,中國傳統的家規家訓偏重于自制力而忽視主動性的培養,這亟需要當代家庭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加以改進和引導。

        自1901年到現在,華人獲諾貝爾獎的只有8人,其中獲諾貝爾科學獎的6人;但猶太人獲諾貝爾獎的人數超過24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數的28倍,是華人獲獎人數的40倍。

        能否獲得諾貝爾獎,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科學研究水平高低,它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育與文化。

        通過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其他高成就者的自傳、傳記的分析,心理學家發現,取得高水平成就需要的心理條件主要有:

        (1) 對自己感興趣事物的巨大的內在興趣和高度熱情;

        (2) 不可阻止的、自發的學習行為;

        (3) 強烈的成長動機(超越、巔峰動機);

        (4) 反潮流精神;

        (5) 獨立性、創造性、求新求異性;

        (6) 孜孜不倦的工作態度和克服困難的堅韌精神。

        從我國的文化傳統角度分析,儒家文化對上面六條中的前五條都是不支持、不提倡的,只有第六條符合我國文化,“頭懸梁,錐刺骨”“十年寒窗苦”“滴水穿石”是我們民族一貫提倡的。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可以得出的最重要的啟示,就是自由與規則結合是最好的教育。研究發現,民主權威型家庭的孩子成才率最高,其根本特點就是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教育專家蔣佩蓉以開車為例講得最為準確形象:主動性是油門踏板,自我控制力是煞車腳踏板。缺乏任何一個踏板就不能開車,而且開了車會有生命危險。

        何為主動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1866)在其名著《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中認為,人的固有本質就是人的主動性。教育的最高目標或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培養獨立性,使人達到自我完善。因此,教育最大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上。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1870---1852)認為,兒童的生命潛力是通過自發的沖動表現出來的。傳統教育壓抑兒童自發沖動,“兒童像被釘子固定的蝴蝶標本”。真正的科學的教育學的基本原則是給學生以自由,即允許兒童按其本性個別地、自發地表現。允許兒童自由活動,這是實施新教育的第一步。在自由活動中,兒童體驗到自己的力量,這正是激勵他們發展的最大動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呢?

        一、 要激發興趣,培養主動性;

        二、 要敢于放手,培養自主性;

        三、 要鼓勵探索,培養創造性。

      小时候尝到了性的滋味

          <noframes id="bxn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