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bxnvv">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服務大廳 > 巾幗風采 > 三八紅旗手 > > 文章頁

      [全國三八紅旗手]符秀英

      文章來源:發布時間:2018-02-02 09:17:40
        符秀英,白沙縣少年宮培訓中心優秀教師,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紡染織繡代表性傳承人,海南省唯一一位省級黎族雙面繡代表性傳承人,被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海南省教育廳表彰黎錦技藝進校園先進個人。2013年的博鰲非遺展上,她現場向國家級黎錦傳承人容亞美學習紡紗技藝,回來后自己再摸索,終成為白沙唯一一個使用傳統原料和植物染料、掌握黎族傳統紡、染、織、繡四大工藝的傳承人,被譽為“白沙雙面繡第一人”。她經常代表白沙、代表海南參加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雙面繡展覽、非遺交流會等,每次去她都帶回訂單,拓寬了白沙織繡品種,有工藝品、手提包、手機包、圍巾、桌席等新品種,使白沙非遺走向市場。

        為了不斷提升非遺傳承工作能力,她先后在???、東方、廣州、北京、蘇州等地參加非遺保護與傳承培訓、傳承人研修班等,她為激勵更多人傳承雙面繡,帶動就業,成立了“白沙牙叉她黎族雙面繡民間繡坊”,為婦女們提供銷售平臺,使她們的作品有了市場,無形中推動了黎錦的保護和傳承。

        符秀英從2013年至今,在白沙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分別在白沙縣第一小學、縣少年宮等,累計培訓學生356人,80%以上的學生掌握了織繡技藝。此外,在白沙、保亭、五指山等地,培訓下崗工人、農村婦女累計2368人,培養出1個省級黎錦傳承人,近20個縣級黎錦傳承人。


       
        探索專研技藝 保護傳承雙面繡 
       
        在海南島,白沙被譽為“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頭、云的故鄉”。黎族刺繡有平面刺繡和雙面繡兩種,其中以白沙地區潤方言黎族的雙面繡最為著名,其以精巧細密的技藝、精美綺麗的圖紋花色馳名,是黎錦中的一枝獨秀。
       
        符秀英,是白沙雙面繡技藝的傳承人。多年來,她作為白沙縣少年宮培訓中心的教師,她不斷提升非遺傳承工作能力,努力摸索鉆研黎族傳統紡、染、織、繡四個工藝,下鄉采集了60多種花紋圖案,并先后在???、東方、廣州、北京、蘇州等地參加非遺保護與傳承培訓、傳承人研修班等,為黎族雙面繡的發展和傳承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鼓勵更多人傳承雙面繡,帶動就業,她還成立了“白沙牙叉她黎族雙面繡民間繡坊”,帶動了當地婦女學習黎錦雙面繡技藝,并為婦女們搭建銷售平臺,幫助她們把作品推向市場,從而推動了黎錦的保護和傳承。如今,白沙女性正用手中的針線,投身到當地的脫貧攻堅戰中。2010年6月,符秀英被評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雙面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下崗學習雙面繡 把苦日子變甜 
       
        符秀英7歲時就開始跟著家里的老人學織錦,上中學時,便可以織一些簡單的裝飾布條。一開始,符秀英只把織繡當作閑時的樂趣,直到2005年年底,她的丈夫因心肌梗死突然病逝,而她的兩個女兒還在上學,生活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當時已下崗的符秀英身上。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她的大姑符明蘭伸出了援手。當時年過八旬的符明蘭已是白沙遠近聞名的雙面繡高手,曾被邀請到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授課。2006年8月,她開始跟符明蘭學習黎族雙面繡針法。之后,符秀英從下崗職工變成了職業繡娘。
       
        符秀英很快對雙面繡癡迷起來,早也繡,晚也繡,走到哪里繡到哪里,繡得不好便重繡,直到完成自己滿意的作品。一次去北京旅游途中,她的一幅作品得到幾個美國留學生的贊賞,并給她帶來了1800元的收入,讓她看到了希望。

        為了進一步提高雙面繡技藝,符秀英幾乎走遍了白沙每一個鄉鎮,拜訪當地會雙面繡的老人,復印圖騰、學習技法、詳細記錄,有時一學便是一整天。她全身心投入到雙面繡創作中,完成一幅作品少則需要半個月,多則長達一年。很快,她的作品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銷量越來越大,一幅作品能賣8000元至1.5萬元不等??恐浑p巧手,收入越來越高,不僅能供養兩個孩子上大學,還還清了丈夫去世后留下的房貸,一家人日子越過越好。
       
       
        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自2010年以來,為鼓勵更多人傳承雙面繡技藝,帶動婦女就業,白沙縣文化館、民宗委、扶貧辦、就業局相繼為多個鄉鎮的黎族婦女開辦雙面繡培訓班40余期,培訓學員近2000余人。同時,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線上推廣。符秀英借著政策的東風,成立了“白沙黎族雙面繡民間繡坊”,免費為婦女們提供銷售平臺,助力大家脫貧致富。
       
        符小蘭是2014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心靈手巧的她在2013年跟隨符秀英及縣里的幾位老師學習黎錦技藝。2016年年底,憑借一雙巧手,符小蘭一家不僅蓋了新房,還摘掉了“窮帽”。如今,她的作品正通過符秀英的黎錦合作社以及農村淘寶電商平臺外銷各地。
       
       
        把技藝傳承當成終生的事業
       
        存續3000多年的黎族織錦被稱為紡織活化石。作為黎族雙面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符秀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大力神”,把這門技藝傳下去,讓更多人學會雙面繡技藝。從2012年至今,符秀英就在白沙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分別在白沙縣第一小學、縣少年宮等場所,免費培訓學生356人,農村學生每天還補助50元的伙食費。來自白沙縣第一小學六年級學生黃斯帖,是符秀英培訓出來的優秀學生之一,在去年“非遺日”上參加白沙縣黎錦織繡比賽榮獲第一名。
       
        符秀英希望將來這些黎家女孩子出嫁的時候,都能穿上她們自己繡的雙面繡嫁衣,這些嫁衣體現了黎家女孩子們智慧和勤勞的精神風貌,而雙面繡上傳承下來的黎家圖騰則會祝福她們一生幸福?!?/div>
       
        此外,在白沙、保亭、五指山等地,符秀英還培訓下崗工人、農村婦女累計2368人,培養出1個省級黎錦傳承人,近20個縣級黎錦傳承人?! ?br />  
       
        她被馬云邀請當“鄉村文化大使” 
       
        2016年9月23日,由云南省商務廳與阿里巴巴鄉村事業部共同發起的首屆阿里巴巴鄉村文化節暨縣域文化博覽會在昆明開幕,來自全國18個?。ㄊ校┑?00多個縣代表共1000多人參會,白沙縣受邀參加了這次的博覽會。各種民族創意剪紙、刺繡、東川滇銅、壯刻刀農民版畫等一批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民工藝作品、民間絕活等在博覽會上盡展風采。
       
        當時,符秀英帶了雙面繡作品“大力神”及一些服飾等工藝品去展示,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被評為2016年首屆阿里巴巴“鄉村文化節鄉村文化大使”稱號。這個消息,迅速在朋友圈轉載,引起眾人紛紛點贊。
       
        符秀英用纖手繡出了財富,繡出了精彩人生,更是把這一技藝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更多人,使得這一技藝后繼有人,代代相傳,她為黎族傳統技藝的傳承和保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17年3月,全國婦聯授予她“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小时候尝到了性的滋味

          <noframes id="bxnvv">